来袭!越南冻货哪里来“戒骄戒操”
近些年来,越南冻货,特别是水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其价格优势和种类丰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经销商。然而,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食品安全”和“来源追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探究越南冻货的来源以及其背后存在的挑战,并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地“戒骄戒操”,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越南冻货的来源并非单一。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越南本土捕捞和养殖: 这是越南冻货最主要的来源。越南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水产养殖业也相当发达。本土捕捞的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和捕捞技术,产量波动较大。养殖产品则面临着水质污染、抗生素滥用等问题,需要严格监管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例如,近些年来,一些媒体报道了越南部分养殖场存在环境污染和药物滥用情况,这无疑对越南水产品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二、转口贸易: 越南地理位置优越,是许多东南亚国家水产品的转口枢纽。大量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冻货会经由越南港口进入国内市场。这部分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来源也难以追踪,增加了监管难度。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越南作为掩护,将劣质甚至不合格的水产品伪装成越南产品进行销售,这无疑加剧了市场混乱。
三、加工再出口: 许多国家将未经加工的水产品出口到越南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这种模式降低了成本,但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因为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如果不够,可能会出现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或者添加剂超标等问题。例如,化名A的越南企业曾向中国出口一批经加工的虾仁,后被发现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四、非法捕捞: 一些非法捕捞活动也在给越南水产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非法捕捞行为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而且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这类产品往往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市场,难以追溯。
要让越南冻货市场“戒骄戒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加强监管,完善追溯体系: 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这包括加强对越南养殖场、加工厂的监管,提高抽检频率和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推动二维码或其他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产品来源的全程可追溯。
二、提高消费者意识: 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相关信息,并积极举报发现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行业自律: 越南水产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需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共同维护越南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声誉。这需要他们积极配合政府监管,建立行业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
四、推动技术进步: 采用更先进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例如,推广生态养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卫生水平。
越南冻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关系到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个市场“戒骄戒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进,但最终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食品。 因此,加强监管,完善追溯体系,提高行业自律,增强消费者意识,这些都至关重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只有这样,才能让越南冻货市场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