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通报!云霄口粮哪里能买到“人老珠黄”

云霄口粮:“人老珠黄”的乡愁慰藉

在福建漳州云霄县,有一道流传百年的美食——口粮,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云霄人乡愁的载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口粮制作技艺逐渐衰落,曾经的”人老珠黄”也面临濒临失传的危机。

寻觅失落的美味

“人老珠黄”是口粮的一种,因其颜色呈微黄色,形似老人皮肤而得名。其制作工艺繁复,需经过浸米、磨浆、蒸煮、包馅、蒸制等多个步骤。过去,口粮是云霄人祭祀、逢年过节必备的佳肴,但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轻一代对传统美食了解的淡化,”人老珠黄”逐渐淡出餐桌。

为了寻觅这失落的美味,本报记者走访了云霄县多个村镇,最终在偏僻的山村中找到了几位传承人。

坚守的传承人

林秀妹(化名),今年已近古稀。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口粮制作技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在她简陋的厨房中,两口大锅炉台依然保存完好,散发着食物的香气。

“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林秀妹说,制作口粮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承载着云霄人的乡土情怀。她决心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尽管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

另一位传承人张志明(化名)是一位退伍军人。他本可以安享晚年,却依然割舍不下对口粮的热爱。在他的记忆中,儿时过节吃的口粮是最美好的味道,他希望这份乡愁能让更多人品尝到。

困境与希望

传承”人老珠黄”面临着诸多困境。原料稀缺、制作工艺繁复、市场冷淡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原因。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的水稻品种逐渐被高产杂交水稻替代。而制作”人老珠黄”所需要的糯米品质要求较高,供应量越来越少。

此外,制作口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浸米到蒸制,整个过程需要十几个小时。机械化生产无法代替手工制作,这使得”人老珠黄”的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冷淡是另一个挑战。年轻人对”人老珠黄”的口味不甚喜爱,老年人又因牙齿不好而难以咀嚼。消费群体不断萎缩,让传承人失去了生产动力。

尽管有重重困难,但传承人们从未放弃。他们积极参加非遗展演,与其他地区美食交流学习,探索”人老珠黄”的创新和推广方式。

政府扶持与社会关注

近年来,云霄县政府高度重视”人老珠黄”的保护与传承。通过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组织传承人培训、举办美食文化节等措施,为其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传承人大力支持。志愿者团队深入村庄,协助传承人开展制作和销售。媒体争相报道”人老珠黄”的故事,唤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消费热情。

“人老珠黄”是云霄口粮的缩影,承载着云霄人的乡愁和文化记忆。虽然面临着种种困境,但传承人不言放弃,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与关注也让这道传统美食有了重焕生机的希望。

在保护和传承”人老珠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本身的技艺和风味,更要重视其中的乡愁文化价值。让这道美食不仅成为舌尖上的享受,更成为连接乡情、延续传统的一条纽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