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来袭!“关怀备注”中的香烟陷阱
近年来,一款名为“关怀备注”的微信功能悄然流行,它允许用户在好友备注中添加自定义信息。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功能,打着“关心朋友”的幌子,在好友备注中暗藏香烟售卖信息,将未成年人作为主要目标客户,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关怀备注”下的香烟交易
“关怀备注”本是一项看似善意的功能,旨在让用户表达对好友的关心。然而,不法分子却将其异化为牟利的工具。他们通过添加诸如“等你戒烟”“好好休息,别再熬夜抽烟”等看似关怀备至的备注,在好友备注中夹带香烟售卖信息,如“有需要可私聊”“还剩最后两条黄鹤楼”等。
这些备注信息往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好友的关切之情,容易迷惑未成年人。他们误以为对方是关心自己的朋友,便不由自主地添加好友,询问香烟售卖事宜,最终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不法分子的获利之道
从事“关怀备注”香烟售卖的不法分子,往往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未成年人的微信号。他们可能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游戏群组等渠道,主动添加未成年人为好友,并伺机在备注中留下香烟售卖信息。
这些不法分子还通过“养号”的方式,将大量微信号注册成学生模样,并主动添加未成年人为好友,混迹于学生微信群组中,利用“圈子效应”扩大自己的获利群体。
未成年人的潜在危害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关怀备注”香烟售卖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香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吸烟会损害未成年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它会增加患上肺癌、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降低他们的学习成绩。
更令人担忧的是,吸烟会形成高度成瘾性。一旦未成年人沾染上香烟,很难摆脱对尼古丁的依赖,这将对他们的终身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家长和学校的应对措施
面对“关怀备注”香烟售卖陷阱,家长和学校肩负着共同的责任,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其侵害。
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和网络行为。发现子女有添加陌生好友的情况,应及时介入,了解好友的身份和备注信息。如果发现任何香烟售卖线索,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学校应加强禁烟教育,向学生科普吸烟的危害,培养他们抵制诱惑的意识。学校还应与家长和社会其他组织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打击“关怀备注”香烟售卖行为。
社会的协同治理
杜绝“关怀备注”香烟售卖,需要全社会的协同治理。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切断香烟流向未成年人的渠道。
微信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一旦发现“关怀备注”香烟售卖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屏蔽相关信息,删除违规好友。
此外,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曝光“关怀备注”香烟售卖陷阱,提醒家长和未成年人警惕此类行为,共同营造一个无烟、健康的社会环境。
暂无评论内容